埋在土中的地下工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下水或土中水分的影響。一方面,地下水對地下建(構)筑物有滲透作用,地下建(構)筑物埋深越深,滲透壓力越大;另一方面,地下水化學成分復雜,有時會造成一定的腐蝕和破壞地下建(構)筑物。因此,地下建(構)筑物應選擇合理有效的防水措施,確保地下建(構)筑物的安全、耐久和正常使用。
1、 地下防水型:地下工程水面主體結構采用防水混凝土,其他防水措施按防水等級要求執行。
(1) 防水混凝土施工: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做好排水、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積水的環境中澆筑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減少施工縫。預留施工縫時,施工縫的防水結構應按圖8-20選用。當采用兩種以上結構措施時,能有效地結合,并應滿足下列要求:
1) 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最大處或底板與邊墻交接處,而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墻體上。
2) 拱(板)與墻結合處的水平施工縫應保持在拱(板)與墻結合線以下150-300 mm。墻頂留洞時,施工縫與洞口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300 mm。
3) 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并與變形縫結合。
4) 水平施工縫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表面浮漿及雜物,然后鋪清水漿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鋪30-50mm厚1:1水泥砂漿,及時澆筑混凝土;
5) 垂直施工縫混凝土澆筑前,應將表面清理干凈,然后涂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或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并及時澆筑混凝土;
6) 遇水時,膨脹止水帶(膠)應與結合面貼緊;
7) 選用的水膨脹止水帶(膠)應具有緩慢膨脹的特性。7D凈膨脹率不大于最終膨脹率的60%,最終膨脹率大于220%;
8) 采用中埋式止水帶或預埋注漿管時,應定位準確,固定牢固。
防水混凝土結構內設置的各種鋼筋或綁線不得與模板接觸。當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須穿過混凝土結構時,可采用工具螺栓或帶堵頭的螺栓,并在螺栓上焊接方形止水環。拆模后,用密封材料將剩余的槽封嚴,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抹平。
(2) 水泥砂漿防水層:防水砂漿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摻外加劑或外加劑的防水砂漿,應采用多層抹灰法施工。適用于地下工程主體結構的水面,不適用于連續振動或溫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
水泥砂漿防水層應在地基墊層、初期支護、支護結構和襯砌結構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基層表面應平整、堅實、清潔,并應充分濕潤,不得有明水。基層表面的孔洞、縫隙應與防水層用同一防水砂漿封堵抹平。施工前,在穿墻管埋件及預留槽內預埋密封材料后,再進行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防水砂漿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應符合有關規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的用水量應包括乳液的含水量。攪拌后,應在規定時間內用完,不得向施工中加水。
水泥砂漿防水層應分層攤鋪或噴涂。攤鋪時應壓實抹平。最后一層的表面應進行灌漿和拋光。每層水泥砂漿防水層應緊密結合,每層應連續施工;必須預留施工縫時,應采用階梯榫,但與陰陽角的距離不得小于200mm。冬季施工水泥砂漿防水層時,溫度不得低于5℃,夏季不得在陽光下或30℃以上施工。水泥砂漿終凝后應及時養護,保持砂漿表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未達到硬化狀態時,不得灑水養護或直接用雨水沖洗。
(3) 地下結構用卷材防水:卷材防水層適用于經常處于地下水環境中、受侵蝕性介質或振動影響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層應鋪設在混凝土結構的上游。建筑地下室采用卷材防水層時,應在結構底板墊層至墻體防水設防高度的結構基面上鋪設;地下工程單體施工時,應在結構底板墊層至屋面鋪設基層表面,周邊形成封閉防水層。
地下防水卷材按施工順序分為外防外貼法和外防內貼法兩種敷設方式。先鋪底層卷材,四周預留卷材接縫,再澆筑結構底板及墻身混凝土,側模拆除后,四周鋪防水層,最后砌防護墻。先在主體結構周圍修筑防護墻,然后在墻體與底層之間鋪設防水層,再澆筑主體結構混凝土。用外防粘法鋪貼卷材防水層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先鋪平面,再鋪高程,交叉處搭接;
2) 臨時防護墻采用石灰砂漿砌筑,內表面采用找平層;
3) 自下而上折疊的卷材與永久性防護墻的接觸部分采用空鋪法施工。卷材與臨時防護墻或圍護結構模板的接觸部分應臨時貼墻或模板,頂部應臨時固定;
4) 當無防護墻時,對卷材從下到外的接縫處應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5) 混凝土結構完成,外立面卷材鋪貼后,應先揭縫處的卷材層,并將表面清理干凈。卷材局部損壞時,應及時修補。
6) 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的卷材接頭搭接長度為150 mm,合成聚合物卷材為100 mm;采用兩層卷材時,應錯開接頭,上部卷材應覆蓋下部卷材。
7) 混凝土結構防護墻內表面抹1:3水泥砂漿找平層,厚20mm,然后鋪貼卷材;
8) 先鋪立面,再鋪平面;鋪立面時,先鋪轉角,再鋪大面。
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層外的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要求:1) 屋面卷材防水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機械壓實回填時,保護層厚度不小于70mm;采用人工回填時,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0mm;防水層與保護層之間應設隔離層;2) 底板卷材防水層上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0mm。
(4) 涂層防水層:常用的涂料防水層包括無機防水涂料和有機防水涂料。無機防水涂料可分為聚合物改性水泥基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有機防水涂料可以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橡膠瀝青。
2、 地下工程細部防水
(1) 變形縫防水:外貼防水卷材變形縫處應加一層合成聚合物防水卷材。卷的兩端應完全貼壁,并用密封材料密封。全粘合寬度不得小于150 mm。變形縫處的中埋式止水帶與外防水層結合。
中埋式止水帶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止水帶埋設位置應準確,其之間的空心環應與變形縫中心線重合;
(2) 止水帶應固定,上、底板止水帶應安裝成盆形;
(3) 中埋式止水帶先單側混凝土施工時,端模支撐牢固,嚴防漏漿;
(4) 止水帶接頭應為一處,應設在邊墻較高位置,不應設在結構轉角處,接頭應熱壓焊接;
(5) 中間埋式止水帶在拐點處做成圓弧,橡膠止水帶(鋼邊)拐彎半徑不小于200mm,拐彎半徑隨止水帶寬度的增加而相應增大。
(2) 后澆帶:后澆帶適用于不留變形縫的工程部位,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施工;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按規定時間進行;后澆帶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其抗滲和抗壓強度等級不低于兩側混凝土。后澆帶兩側可做成平直接頭或階梯接頭;后澆帶需設超前止水時,后澆帶處混凝土應加厚,并加設外埋或中埋止水。
(3) 穿墻管道防水結構:套管應預埋在管道穿過防水混凝土結構處,并與止水環焊接。套管與止水環必須一次澆筑到混凝土結構中,與套管連接的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止水環與套管應滿焊嚴密。管道穿越處混凝土壁厚不小于300 mm。穿墻管安裝時,剛性防水套管先穿預埋套管,根據圖紙找出位置和尺寸,臨時固定,然后用密封鋼板將套管與穿墻管焊接在一端,然后用防水材料(防水油膏、瀝青瑪蹄脂等)從另一端起,用密封鋼板封嚴。